吕少华

编辑 锁定
  国家一级美术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文化部黄河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国际科技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等。

艺术简介 


       吕少华,旅法画家,一九四五年生,江苏南京下关人。国家一级美术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青年时师从傅抱石先生,一九六五年就读于浙江美院,一九七七年在法国巴黎美术学院任教并攻读油画,获巴黎美术学院油画博士学位,同时荣获法国巴黎市荣誉市民,瑞典皇家北极星勋章获得者。2022年4月其作品荣获中国四大拍卖集团与雅昌网中国艺术品软黄金艺术家。

       现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文化部黄河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国际科技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英国皇家牛津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导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博士。

 


艺术年鉴 


1952年7岁时入苏州吴县唐伯虎家族祠堂拜吴门画派传人唐云墨为师学艺
1965年
经苏州地区保送进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画院)国画系学习
1970年:毕业留校任教
1977年
应法国巴黎美术学院邀请赴巴黎美术学院任教,次年考取巴黎美术学院油画博士生专业
1983年
获取巴黎美术学院油画博士学位
1985年
获巴黎荣誉市民
1989年
回国在国家文化部任职,并继续从事中国画及油画研究工作
1995、1997年
两次参加中国美协和国际美协在澳门举办的美展获得世界和平奖
1997、1998年
两次获国际美协颁发的“世界功勋画家铜板证书”
1998年
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参加由中国美协和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共同举办的十人联合画展
2002年
在韩国汉城举办的“世界56国书画大赛”中获得国际贡献奖
2006年:代表国家参加“中南文化节”交流揭牌仪式并任副团长
2008年: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特邀理事、任国务院扶贫办常务理事兼副会长、任国家文化部社会美术高级职称定级考官、被全国文联评为美术“全国百杰人物”
2009年:出版吕少华大型山水精装画集两部
2009年:9月23号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华诞,在河南郑州CBD艺术中心成功举办吕少华从艺55周年超大型山水画展
2010年:接受新华网“吕少华艺术人生专题访谈”
2011年:由国家邮政部邮票总公司,报请国家银监委中宣部审批监制吕少华整版黄河、黄山专题纪念邮票一套
2011年:同年被中宣部、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文化部评为“当代书画十大名家”
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大师三人行》美术教科书,并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2011年:接受“国务院中国网与世界对话高端访谈”,接受人民网“艺术生涯专题访谈”
2011年:接受CCTV-3、CCTV-4、CCTV-10艺术人生及大家栏目访谈
2012年:3月接受光明网“吕少华绘画艺术专题访谈”
2012年:6月24日为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七十周年,由陕西省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美协、陕西国画院、西安美术学院等十七家单位,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联合举办吕少华从艺六十周年“民族精神黄河魂”超大型山水画展
2013年:3月由榆林市文联举办吕少华大型“美丽中国河山魂·幸福榆林文化行”山水画展
2013年:6月应法国巴黎罗浮宫特别邀请吕少华展出“吕 少华中西结合国画专题展”获得圆满成功
2013年:7月由国家邮政部邮票总公司,再次出版《吕少华国画黄河·黄山专辑邮票》一套
2013年:吕少华先生从艺60周年传略业绩被录入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年鉴》
2014年:10月联合国授予“世界和平使者·文化艺术之父”称号。
2015年:反法西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纪念日,被国家邀请作为艺术界四大领军人物及对文化艺术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登上天安门东观礼台授阅大阅兵仪式,并荣获反法西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15年:在12月艺坛年度评选中,被中国书法家研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研究协会评选为《2015年殿堂级艺术大师》
2016年:由中国华侨出版社重磅推出《中国艺术大师风范》珍藏典籍。共收录了中国艺檀四位著名书画大家(刘大为、黄永玉、靳尚谊和吕少华)艺术精品,展示了中国书画艺术之精髓。
2017年:春节在西安古都文化大酒店,由陕西省传媒协会主办了《旅法画家吕少华新春同仁联谊会》;同月,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木头峪古镇、延安市宜君县黄河壶口景区《旅法画家吕少华写生基地》揭牌。3月,由荣宝斋出版吕少华与范曾《艺壇巨匠》合辑。
2019年:吕少华绘画艺术,被中央美术学院编辑并出版为八大美院权威教材书。
2021年:由中国文联授予人民功勋艺术家称号,同年获国家人民艺术家金质勋章。
2022年
4月其作品荣获中国四大拍卖集团与雅昌网中国艺术品软黄金艺术家。
 

艺术评论 

 

作者简介:
       

       马文胜,字铭泽,号碧云天,拣尽寒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三秦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十多年创作文艺评论(美术、书法、诗歌类评论)30万字,曾采访中国国家画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江苏国画院、陕西国画院多位学者及著名画家,其中撰写的33篇文艺评论在《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羲之书画报》、《美术报》、《中国文艺家》、《中国信息报》、《鉴宝》、《文物天地》等国家级知名刊物上发表。多篇文艺评论被新浪网、中国文艺网、雅昌艺术网、中华收藏网、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知网、名人网、东方书画网等网站转载。被雅昌艺术网、中国营销传播网、全球品牌网、红袖添香网聘为专栏作家。
 
站在文化精神高地
——解读吕少华其人其画

       “我站在地球之巅,望黄河之水,蜿蜒曲折,奔流汹涌,我站在无际的黄土高原,看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如龙腾渊,黄河你这贯穿中华大地的脊髓,从冰雪皑皑的青藏高原,来到这断壁残垣的岸边,经历了九十九道曲折,经受了千峰万山的阻拦,奔腾不息,意志不减,勇往直前。”
——吕少华画作《黄河颂歌》题跋

       有一条河流,被千万人传唱,她孕育了华夏子孙;有一条血脉,被千百人描摹,她融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就是黄河。

       在描摹黄河的众多画家中,油画、国画、水粉画,各种场景、题材者异象纷呈,不一而足,但以黄河等重大场景作为一生定位的画家并不多见,而把黄河融进自己的血液,以黄河精神作为艺术责任和使命的画家更是凤毛麟角。

       如果说有,吕少华算得上一位。他就是中国书画协会副主席,文化部黄河画院院长。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说,“在描绘黄河的画家中,吕少华首屈一指,堪称佼佼者,他的画犹如或壮美或婉约的诗章,能够撼动人心的不仅是其丹青技法,更是其壮阔的情怀,值得探索、研究、称赏,更值得典藏。”

       这样的结论不是信口为之,吕少华之所以在众多黄河题材画家中脱颖拔萃,在书画界引起一种“黄河风暴”,吸引了众多藏家的眼球,根源于其超脱的艺术禀赋、文化人格和精神行为,及其独创的技艺——“吕氏”画法。

       吕少华的作品,是站在中国文化精神的高地上,以国画精神为根,中西绘画融合创新的典范,是一枝中西艺术结合的奇葩。

       评价艺术作品,可以从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展开。

       在技术层面,吕少华的黄河采用了写实的方法,尽显精湛的线条能力。中国画的“线”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大道,包含着作者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涵养,石涛论中国画“一画法”是也。吕少华以国画笔墨语言为根,骨法用笔之力,中锋勾勒岩石,侧锋皴擦点染,平、留、圆、变、重,方笔圆笔,轻重缓急、块垒层叠,为作品铺设了宽厚的“气场”底蕴,让大场景大气象的附丽成为可能。

       在观察和展现方法上,吕少华兼用西画焦点透视与国画散点透视的观察法,仰观或俯视,远观或近摹,动观或静察,朝观或夕望,正面或侧面,前景或背景,全景或局部,从不同视角,不同时空,不同姿态对物象进行描摹,满足了大视野、大景观构图的需要。

       另外在用墨和色彩上,受法兰西外光派、印象派的影响,吕少华在中西绘画的差异碰撞中创新了艺术语言。其作品包容水墨画、青绿画、金碧画、油彩画、水粉画等诸多因子。冲破墨彩禁区,运用油画笔法涂染墨彩,吸收油彩画的高光技法,以虚实阴阳,光影明暗、色彩变幻表现漩涌、激流、巨浪、细浪、浪花和水雾;以水墨厚涂增强暗影物的质感和重量感;抓住物象时空变幻的律动,以伸缩性的色彩效果增强画面动感和节奏感;寻找、切入、记录万丈巨澜、浊浪拍岸、云雾氤氲的沉宏场面。 发现、提炼,释放作者瞬间的心理感受,这是“吕氏”画法的亮点。

       吕少华的作品西为中用,中不舍魂,画面中的山川河流虚拟成灵动的生命,黄河沧桑浩淼之情怀,冲山移海、一往无前之魂魄,诡秘神奇之内涵,尽寓其中。其博大雄宏的境界,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作品精神上留取了中国画主观感受物象之神,而外在上撷取了西画中物象在特定客观环境下丰富、强烈的形质,东西艺术巧妙结合,成就了黄河创作史上的奇迹。

       “技近乎道”,技术是可以训练的,而艺术则是需要修炼的,艺术修炼的核心是思想。本文重点商榷艺术层面。

       有评论家说,国画不是美丽的风景,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社会及相关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为天地共生,人与自然精神的统一,人格与笔墨语言的和谐。

       吕少华的作品是站在中国文化精神的高度上的,不肤浅、不漂浮,而有着活源的根,这是其强大生命力所在。

       毕加索说,“艺术还是在东方”。吕少华生在江苏吴地,七岁被送进“吴门四家”之一的唐家祠堂学习传统国画,青年时入浙江美院研习,后又到法国传授国画技法,同时学习油画创作。

       “吴门四家”属于文人笔墨,诗、书、画、印技艺全面,把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元明清来山水画新境界。“吴门”对吕少华的影响奠定了他一生的艺术走向。

       中国画重视“骨法用笔”,五代荆浩言:“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为之骨,迹画不败为之气” 道出了国画的真谛,从精神上解释了“骨法用笔”的精髓。国画反映的文化精神、绘画状态要通过笔墨来表达,笔墨折射出了画家的修养、感情、画品和人品关系。

       吕少华是中国古典文化忠实的守望者,他从传统中走来,师承、借鉴张大千、李可染、黄宾虹等大家的绘画精义,探究毕加索的艺术思维,思考着自己的定位。

       吕少华说:东西方绘画艺术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艺术家精神活动的产物,与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哲学理念有关。中国画以“变化”的宇宙观来观察自然,表现既无限又回溯心灵的时空观念,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思想,而古典西方艺术则囿于“神的意志”,绘画是歌颂上帝创造了天地人。中国画与西洋画表现的差异是虚灵与写实,精神性与物质性。我在融通东西方绘画艺术中,用中国的传统意韵,西方美学的经典,择取了一条中国韵味的“写实传统国画”之路。我的画里有西画的因素,但我的立足点,我的根基还是中国文化精神。

       拥有了中国文化精神,艺术家本身拥有了质量,这种质量实质是对人类社会、生活关注的个人立场,以及对真善美的思考高度,艺术的品质还表现在高标准的思想性、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块土地爱得深沉……”吕少华虽然旅法学习多年,但是学习的目的不是同化,而是为了某种责任,他时常渴望着用艺术改变世人,用艺术呼应时代。当他找寻到中西结合的道路,回国后开始用艺术追求生命的价值和理想。

       吕少华起初专注于人物画,多选气节高尚、忠义仁勇、美德蕙质的形象题材,如苏武牧羊、达摩面壁、李逵探母、质丽西施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当少华先生游历了黄土高原、黄山日出、长江三峡、天山戈壁,巴蜀春色、峨嵋胜境,他的艺术热忱更多地潜生出来,通过多年考察积累,用山水记录永恒、成就梦想,他的作品形成了黄河、黄山、长江、天山、巴蜀五大系列。

       而黄河系列成为少华画作中最具历史意蕴,最具人文情怀的一类。

       黄河是一条文化的河流。黄河文化始于五帝,夏、商、周,之后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统一王朝,都诞生于黄河中下游;这里出现了“天书”《河图》、《洛书》, 诞生了不朽之作《诗经》和《易经》;开创了的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影响中国千年的经典学派。秦皇统一,汉武挥戈,丝绸之路,大唐盛世,宋代理学,天象历法、农医水利、冶炼纺织、造纸印刷等创造了世界奇迹;汉赋、唐诗、宋词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登峰造极……

       黄河蕴藏着 “仁、义、忠、勇”的精义,黄河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精神成为民族坚如磐石的向心力。

       为了展现这个精神,吕少华执着以诗人的风度,哲人的理智,用饱蘸情感、学识、思想的笔墨,以现实主义责任感,回首历史记忆,提醒世人铭记国难,承担民族复兴重任;以浪漫主义情怀,歌颂中华文明,激励世人,憧憬未来。营造时空感的叙述,展现黄河文明史诗般的场景。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在大时代、大变革中诞生的,它管窥了时代的剖面,是时代意识形态的反映。经济、文化、政治是三位一体的,文艺作品必须与国家和人民的理想同行才会有价值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新一代国家领导集体提出,凝聚“中国精神”,打造“中国梦”的构想,凝聚“中国精神”需要文化的先导,吕少华的黄河作品和着时代的强音而来。

       吕少华的黄河作品向着文化的引领,为炎黄子孙精神图腾造像,自他笔下,国画这种精英文化从本体上转化为大众文化,概括了伟大复兴进程中人民的心谱。

       吕少华大半生走过了多少国家,涉猎了不少艺术门类,但他认为中国的文化是最优秀的。他坚守中国文化精神的思想内核,兼蓄异己,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他胸中的大格局、大情怀、大气象,升华成艺术上的大手笔、大境界、大追求,他感恩时代与社会,他说,“面对黄河和黄山,我心中时常会升腾起一种由衷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大爱无疆,吕少华把这种情感延续到行动上。他多年兼任国务院扶贫办常务理事,每年向组织捐赠20余幅作品;在陕南山区捐建四所希望小学,投资几千万元修建一条国家二级公路;供养17个大学生、21个小学生就读;为在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现场义卖捐献作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吕少华站在中国文化精神的高地上,心无旁骛,一意独行,实现着艺术理想,回报着社会和人民,这也许是一个艺术家价值的终极体验,有了这种体验,相信在来时的路上,他将走得更久更远。
 
2014-2-20
 

作品欣赏



















































词条标签:
吕少华,旅法画家吕少华,吕少华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