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平

编辑 锁定
  现为遂昌县文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浙江东阳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浙江龙游县爱在人间协会会员。

艺术简介

余玉平,汉族,党员,生于1963年龙游县,大专文化,祖籍千岛湖, 受祖辈"书香门第"之熏陶,自幼酷爱涂鸦,读小学时就写得一笔好字,初中的作文上了学校的黑板报刊登。因家庭成份不好而中途辍学。但我骨子里却萌发了对文学和书法艺术的天赋!务农后参加单位推荐的高中语文及新闻学的函授培训学习,为以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几十年来,寄情翰墨,笔耕不辍,一直将写作与书法艺术作为生活中的精神食粮,多年来坚持不懈的临习历代名家古帖,尤其是对二王圣教序,赵孟頫的书法更为关注与钻研。努力攻读钻研书法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实合,还赴北京拜书法艺术教授李云飞为师,并得到他的点拨,书法艺术得到了提升,逐渐形成自有的书法创造风格。
       从事建筑行业,土木高级工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建造师,业余撰写诗词及文章,酷爱古文化书法艺术,其文章刊登于省级刊物,书法作品也曾屡屡获奖并得收藏。
       2020年余老师撰写诗词及拙作《新建村的历史变迁与家国情怀》一文被〈中华诗词大典〉珍藏版刊物刊登发表。

获奖经历


2008年8月被评为中国鹤家乡书法大赛三等奖;
2015年12月书法作品入选年度书法小品展;
2015年5月作品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国梦想杯”书画大赛优秀奖;
2016年6月作品书法在第三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6月作品获得第三届“汤显祖杯”遂昌县书法临帖展成人组入展奖;
2018年10月作品荣获全国第十八届“庐山杯”诗书画大赛铜奖,并授予“新时代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8年作品荣获中国第十届国画书法大赛三等奖;
2020年5月在第四届全国书法、硬笔书法大赛中成绩优异,荣获成人组优秀奖;

作品欣赏

 










 

文章分享

三脚戏巜睦剧》是由采茶戏与民间歌舞竹马班相结合的一种山区地方性稀有剧种,是淳安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精神结晶,是中华艺术殿堂的一份宝贵的财富。

2000年进京参加首都庆祝国庆五十周年大型晚会,2011年淳安睦剧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又作为奥运会文化广场活动的首场演出,向全世界尽展淳安睦剧之风采。

她始于清末民初,《三脚戏》一台戏里面只有小生、小旦、小丑、三个角色而叫三脚戏而得名。

剧目以富有特色的当地乡音为演出语言,其唱词来自劳动人民日常生活,通俗易懂。表演风格淳朴、活沷、风趣、边唱边演,边唱边舞,以滑稽喜剧见长,不出皇帝不出官,演的尽是农民身边事。其唱腔粗犷、豪放。伴奏以锣鼓、二胡为乐器,音乐以三脚调为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深受当地人民的酷爱而盛行不衰。随着时代的更迭,历史文化的演变,淳安县隶属睦州,1949年,三脚戏改为淳安睦剧,她是淳安人文地方沃土孕育而成的一部伟大史剧之一。

在这部史剧的产生、流传、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那些才华出色的一代代艺人起着极其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桥梁纽带。其中有龙游县湖镇新建村耄耋之年的一代同胞兄弟艺人余贤齐、余贤亚。他俩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其兄是严州九中肄业,弟普通高小毕业。1928年至1935年,在新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睦州大地,淳遂二县掀起了一股演艺三脚戏的颠峰。一群具有戏曲创造天赋的民间艺人点燃了这一具有特殊的地方艺术之星火,并使致形成燎原之势。当时淳遂二县有规模的三脚戏竹马班有一百多家,三脚戏唱遍城乡旮旯,从事演职艺人达到几千人。除了过年节日演唱外,农民在田间地头,邀集成班,唱个不休。连三岁孩子也能哼几句三脚戏调子"呀子衣呼呀嗨…呀儿呀…呀那呼嗨"。民间还流传一句俗语"看了三脚班,房门忘记关"。可见三脚戏在当时的盛行毋庸置疑。余贤齐、余贤亚俩兄弟,在这特殊的环境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耳濡目染,在幼小的心里就埋下了三脚戏的种子。为了将三脚戏真正从意义上得到提升,发杨光大。弟贤亚十六岁就进入安阳镇较有名的戏班,学艺拜师,主要学习音乐伴奏,二胡、锣鼓。兄余贤齐(毕业于严州九中)天资聪慧,边学边编边排,兄弟俩信心十足传承这一历史民间艺术文化精髓。然而,受家庭封建思想束缚,其家族一致反对兄弟进演艺圈子,堂堂余氏书香门第,运近闻名,岂有儿孙演戏,有辱祖宗名声。然而倔强的兄弟意志坚强,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家族的劝解最终还是徒劳,兄弟俩也就顺利进入戏班。

由于二人吃苦耐劳,加之勤奋努力,文化底子扎实。很快就掌握了三脚戏的基本曲艺和剧本的创造技巧。兄负责剧本撰写改编,弟负责音乐主奏,锣鼓、二胡等乐器。

当时演戏人很吃苦,因为政府没有经费資助,全靠剧组演职人自筹资金,白天上山开垦挖地种粮,换取微薄的金钱,贴用剧团购行头、道具,演艺人从来没有拿过工资,都是自愿加入,从不计较报酬。虽然日子过的艰苦,但对民间艺术的执着、痴迷的演艺人都很乐观向上,弟余贤亚还在戏班中找到如意的妻子。

1949年5月遂安狮城解放。政治风云发生了震天动地的大变局。贫下中农当家做主,打土豪分天地,破除封建迷信的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塑造新思想。三脚戏也未能逃脱厄运,受到排挤打击。

为适应新中国诞生的新形势,其兄贤齐顺应时代潮流,破旧立新,编导具有新形势下穷苦人民当家作主,及解放思想的宣传教育的新形剧本,如《童养媳翻身》、《兄弟参军》等具有救国救民的革命教育意义的现代戏,还编导排演一批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共产党为革命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题材。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革命烈士剧本,演出后反响强烈,深受人民群众和政府的热烈欢迎。兄贤齐编导的《童养媳翻身》剧本获全县剧本创造大奖。对当时的形势和教育,起到了极其浓厚的政治氛围。

1960年因建造新安江大坝,兄弟俩举家含泪告别始祖,匆匆踏上 颠沛流离的迁徙之路。一根扁担,二只箩筐,携老扶幼。一代兄弟艺人从此痛惜舞台情怀,痛别三脚戏的发源地遂安千年古城。来到了金华地区湖镇原种场。

初来乍到,水土不服,人生地贫,又遇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影响,饥荒难忍。住的是牛棚,猪舍。白天农场劳动,吃的是能见底的二碗稀粥,还要排队轮流。晚上成份不好的人办学习班,读毛主席语录,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兄贤齐文化程度高,能写能读,学习班上每次都由他带头读报,写捡讨改造人生。那时候真是有苦难诉,逼气受罪,度日如年。

有些时候兄弟俩独自傻想:我们这代子孙及祖辈从未做过伤天害理,做过对不起人民群众的坏事呀?上辈几代亲人慈仁厚德,积善懿行,具有良好的社会口碑,如今吾辈为何遭这份罪孽!祈求苍天开眼。

春雷一声震天响,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一举否定了文革内乱的极端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饱受十年煎熬的一代艺人和全国人民一样欢欣鼓舞。颠倒是非,黑白不分的阶级斗争运动,终于划上句号。各条战线正沿着三中全会精神指示,拔乱反正。文化界掀起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兄弟俩在龙游县湖镇文化干部的开导指引下,抛开一切思想束缚。

于1979年,在民间艺人余贡生,余月清等戏曲老一辈的撮合下,成立了《新建村越剧团》及三脚戏跳竹马。

然而,三脚戏(睦剧)随政治风云跌宕起伏,历史之变迁。遭遇多次运动的浩劫及移民的翻箱倒柜,原道具、行头、剧本烧为灰烬,洗劫一空,剧本内容连一个字迹都未能幸存下来。

兄弟俩脑中一片空白,不知从哪头开始,一筹莫展;功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数月的昼夜描述,潜心功克,通过一字一句,一腔一调的回忆、撰写、伴奏,同时通过塑造剧目人物的情节脉络,走访老艺人谈心。终于找回三十多年前的剧目人物细节,兄弟俩就像一部戏曲活版大辞典。散落间断卅年的淳安睦剧本,随一代艺人移民大军在异地绽放。真所谓的“海纳百川”。

经整理搜集了十几部三脚戏,有南山种麦》,巜小放牛》,《看花灯》,还有《磨豆腐》等等,还排演了越剧《狸猫换太子》等剧本搬上舞台,在村里挑选一批热爱戏曲的青年人加入剧团培训,还请来了古稀艺人余象红导演,余月清、余贡生传授跳竹马,采用口传身教的方式,近距离了解淳安历史传统文化的意义,培养了一批年青的民间三脚戏及跳竹马等演艺传承人百余位。

剧团除了本县演出外,还赴外县演出。如开化、建德、金华、衢州等,还有故乡淳安,有一年在淳安演了长达半年之久。再度在她的原生土壤上花一般绽放。闻声而来的乡亲人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故乡中老年的脸上刹那间闪过,恍若时光倒流的光茫。颇受故乡人的热烈欢迎和赞赏。

随着新型文化产业的兴起,现代年青人的艺术欣赏水平的提升。

古老的三角戏〈睦剧)艺术文化枯木衰竭。老一代艺人相继去世,缺乏创造人才。政府注重抓经济建设为主导,抛弃民间文化产业,致使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挖掘,使民间文化三脚戏陷入困境,一代艺人余贤齐等先辈相继离开人世。从此,淳安睦剧巜三脚戏》在异地人散魂飞。

耄耋之年的余贤亚,身体健康,时常和老伴一个唱来一个二胡伴奏,追忆半个多世纪前同台演艺的情景,妇唱夫随,有滋有味。

古语曰:"龙生龙,凤生凤",受艺术细胞的传承,一代艺人的儿孙辈都有文化艺术的天赋。大儿子余泽领继承祖上岐黄医术,救死扶伤之医德,从事行医。次子余泽硕(传承伯父贤齐遗墨)从事建筑行业,国家二级建造师,工程师,有撰写诗词,文章和书法的专长,现为丽水市遂昌县文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三子余泽频从事个体工匠,精通音乐乐器,对锣鼓、二胡、钢琴独有情钟。五个孙辈都本科或更高级别的以上学历。同样也有文化艺术专业特长。吹弹乐器,琴棋书画,等艺术技巧。

休闲时节,余贤亚一家四代同堂,同唱一首戏三脚戏,"呀子衣呼呀嗨…呀儿呀…哪呼嗨…"。但愿这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的弦音永远传唱下去。


词条标签:
余玉平